行业语言文化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应用 > 行业语言文化 >
语言艺术
来源: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 | 发布时间:2016-07-31 09:33:17 | 浏览次数:
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形式,是人类搭架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是人类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是人类释放悲喜的表达公式。如何淋漓尽致、唯美完善地运用语言,是一种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广义的语言包含文字。
语言艺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是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广义地说,文学、曲艺、戏剧、广播、影视、书法等都具有语言艺术的属性,但像电影、电视、戏剧、戏曲等属于综合性的艺术形式。狭义的语言艺术指纯粹的以语言为手段来创造审美形象的一系列艺术形式,比较典型的有相声、评书、二人转等说唱艺术(曲艺)、朗诵、播音主持、书法等。语言艺术具有形象创造与形象感受的想象性、叙事与抒情的兼长性、语言结构与话语情景的多样性等特征。
自语言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后,语言的任务就变得不再单纯。当语言承载文化,进而形成艺术门类,具有了欣赏性和良好的受众基础,语言艺术进入人类经济活动领域,其消费需求及市场随之产生,这样也就形成了语言艺术产业。在人类艺术生产、生活中,依托语言表达的艺术形式占有很大的比例,如今,语言艺术业实际上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业态,被包含在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之中,而“语言艺术产业”独立范畴在人们的观念中似乎还未普遍形成。
关于语言艺术业的演化,以相声的发展为例。“相声”一词,最早的涵义是指运用口技手段所进行的摹拟性表演,如宋代就已存在的“像生”,明代在表演技巧上已经十分成熟的“隔壁戏”,清代又被称作是“象声”或“像声”。
新中国成立初,以侯宝林、刘宝瑞、罗荣寿为核心的“相声改革小组”,对传统相声进行改革,传统相声进入“新相声”时代。“新相声”的风格可以分为“赞美”与“讽刺”两种类型,格调向上,主题鲜明,与传统相声有较大差别。“赞美-讽刺”相声风格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相声发展史上的辉煌一页,代表人物包括马季、姜昆、李金斗等人。
1994年,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大量借鉴相声艺术元素,取得极大成功,为中国情景剧奠定了基本的艺术构架,这是相声艺术向新媒介渗透扩散的开始。2005年,天津杨少华父子的《杨光的快乐生活》同样以相声做骨架,取得空前成功,进一步表明相声艺术与多媒介形态的融合共生将是未来相声艺术发展的第一命题。
下面再例举三项典型的语言艺术业态。
1.影视配音
需要配音的作品有译制片、专题片、动画片、广告、电脑游戏等。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知名配音演员王明军认为配音是一项对艺术性和技术性要求均很高的工作,“这一行没有想象的那么浪漫。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想急于出名不适合干这行。它需要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心里很安静,慢慢地去接近、体会。把它当成一个爱好,觉得这个声音艺术是有魅力的。”随着大量动漫作品和国外影视作品进入中国市场,对专业配音演员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与其相对的是高端配音演员人数稀少、配音人才培养的非专业化以及专业培训机构的不足。
“配音行业不像其他行业一样有一个开放式招聘,这个圈子相对封闭,基本上是依赖于‘师带徒’,或者是朋友介绍朋友。” 北京中传文化教育培训中心校长田刚说,“2008年,配音界的几个知名人士曾组织过在圈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培训班,为期1个月。北京有两个文化制作公司也各开过一期培训班。这个专业不是太有经济效益的。因为它人数太少,极少有人拿它当一个专业来学,这是很多培训机构不做它的原因。”
目前,配音在高等学校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同济大学电影学院在本科阶段开设了配音专业方向。现在全国有300所左右的学校开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开设表演专业的院校也很多,这两个专业都有能力培养配音演员。因此,很多专业人士建议在一些艺术院校设立配音专业,培养配音专门人才。同时提高配音从业人员待遇,完善配音质量评价标准。
2.播音与主持
播音与主持专业产生于近代,国外著名的新闻传播学院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国际传播学院,俄亥俄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等设有相关专业。这些学院历史悠久、力量雄厚、重视实践、教育水平高,在课程设计上安排了很多实践性操作性课程,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国际上的电视节目制度是“主持人中心制”,所以强调主持人再回到学院深造和充实自己。当前的播音与主持专业还要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培养网络栏目主持人。虽然新闻传播在国际上还没有完全成熟的被公认的理论体系,但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则已经成熟了。
播音与主持艺术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它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而生。在国际上,美国、加拿大、英国最早设立了此专业,我国较早设立此专业的院校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是最早培养主持人、播音员的专业院校。早期在电台、电视台播音和配音的杰出人才,如方明、葛兰、夏青、林如、沈力等,都已成为播音与主持行业知名艺术家。因为此专业是在广播、电视媒体较为普及后才应运而生的,所以历史较短。
主持人在国外是个热门职业。发达国家都在加强新闻传播和播音主持艺术方面的理论研究。就我国而言,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电视媒体的普及,节目越来越多样化,对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这一教育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这一职业已逐渐成为就业领域的一个热点,优秀的主持人会极为抢手。面临庞大的职业需求,播音与主持专业培训显得必要且迫切。
3.演讲与朗诵
演讲,又被称为讲演或演说,指在公众场所,通过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从语言传播的角度来看,演讲无疑是一种艺术性的语言传播活动,因而被认为是一门语言艺术,在艺术化的语言表达中,调动听众情绪,引起听众共鸣,从而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一本杂志掀起了一股演讲热,并形成了一个固定用语“演讲与口才”,这本杂志就是《演讲与口才》。1983年,语言学家许嘉璐在一次演讲与口才座谈会上,对该杂志的创办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个杂志的作用不可低估,我们这个民族需要演讲家。演讲除鼓动人民外,对内政、外交以及各行各业都很重要。……提倡演讲,培养口才,实际上是提高我们民族的思维能力和素质。”
《演讲与口才》的创办人邵守义撰写了新时期第一部演讲学专著《实用演讲学》,之后,邵守义又主编了《演讲学教程》,将演讲学理论知识引入了大学、中学课堂。说学(演讲学、口才学、论辩学、交际学)成为各类学校中的常设课程,演讲也成为同学们热衷开展的活动。口语交际的内容还进入了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标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成了中小学的必修课,数以万计的中小学校开展了形式各异的学生口语训练。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有助于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的朗诵,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和表演性。
文学性方面,朗诵的内容一般都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通过朗诵可以再现作品描写的人物形象、环境气氛和生活场景,充分发挥它的艺术魅力和教育作用。
艺术性方面,朗诵者要具备综合艺术素养,包括较好地分析欣赏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熟练掌握标准发音和发声技巧,善于正确地运用语调语气,同时,还配合相应的表情。
表演性方面,朗诵者要有一定的表演技能,如对语音、仪态、表情的有效控制等,此外,朗诵者还可以巧妙运用灯光、背景和音乐,来增加表演效果。
4.书法艺术品经营
书法艺术即文字书写艺术,是语言艺术的组成部分。随着艺术市场的繁荣,中国书法艺术正处于高度活跃时期,虽然受到先进的现代传播媒介工具的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书法的使用性减弱,却使其艺术性显得更为突出。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集构成艺术、表现性艺术、实用性艺术以及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于一体,是书家以线条的形态、力度、徐捷、枯润以及字体结构、章法布局等变化,表现外在形式美和内心情感的一种高雅艺术。书法艺术发展至今,书法作品也逐渐将艺术与市场融合,以书法为主要内容的各种衍生商品也越来越多。书法艺术品的经营者包括书法创作者、书法收藏者、书法爱好者、画廊、拍卖公司和经纪人等。销售渠道可以是艺术家自己出售作品或通过画廊、拍卖公司、经纪人拍卖。
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逐渐被世界所认识。中国书法融可读性与艺术性于一身,成为收藏家的选择,中国书法艺术品收藏市场随之形成,如今,书法艺术经营已经占有艺术市场的一定份额。但相比中国画、油画等艺术作品的经营,书法艺术品市场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少规范的定价机制。书法作者的身份、地位等因素成为左右作品价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作品本身艺术价值的评价。
二是缺少规范的市场营销。一些书法作品经营者存在拔高作品、过度炒作的问题,市场营销尚未实现有序化、透明化。
三是缺少合理的评价体系。根据国际惯例,策展人不能拿自己的作品或有人情关系者的作品进入自己策划的展会。然而在我国,书协常常既是策展人,又是参展者,甚至是评奖者,这样无疑会影响对书法作品艺术水平的客观评价。
以上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我国书法艺术市场的未来发展。具备一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参与,经验丰富的策展人的出现,以及相关市场规则的建立等,将对解决目前书法艺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