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言知识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博览 > 汉语语言知识 >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
来源: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 | 发布时间:2016-09-16 08:50:16 | 浏览次数:
习近平: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
一、中华民族伟大崛起必首先是文化、精神在世界上的认可、追随和崛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引自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2013年3月7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世界历史上各民族或国家每一次文化的复兴都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必须回到文化的源头上,温故而知新,吸取知识营养再前进,才能绽发出无比灿烂的光辉。我国要想实现民族文明的复兴,就必须抓住道德文化的复兴,因为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文化,道德是民族精神的食粮。德国思想家亚思贝尔思说过,2500年前,人类出现了一个轴心时代,中国有孔子、老子,古印度有释迦牟尼,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各自创造了自己的文明,影响了两三千年的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上的这三大文明中,古印度释迦牟尼所开创的文明,历史上早已经汇入了中国老子和孔子所创造的文明之中。中西文明也就构成了影响世界发展最大的两支文明体系。而且自16世纪以后,中国文明西传欧洲,推动着西方文明的前进,老子的思想象永不枯竭的井泉,滋养着中西文明在21世纪的大融合。
二、习主席任中央党校长时在中央党校首讲:领导干部要读读《弟子规》
特别谈到:“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读读《弟子规》。《弟子规》1080个字,本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
三、习主席在非洲、欧州、南美州和山东等地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老子、孔子
文化教育交流,贵在心灵沟通。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中澳两国虽然历史文化不同,但多年来两国在人文领域相互借鉴和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2010年6月20日在墨尔本讲话
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历经苦难,中国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并引用老子的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2014年3日27日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2013年11月26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四、中央十二、十三次政治局集体会议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方针
中宣部刘云山在年初进行了文化思想定位;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五、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本指导纲要。提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4)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正视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2014年04月02日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