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应用

校园语言文化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应用 > 校园语言文化 >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语言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来源: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  |  发布时间:2016-11-07 09:16:27  |  浏览次数: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语言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京教语〔2015〕1号
 
 
 
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现就加强高等学校的语言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高校语言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语言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特征,既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又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语言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全社会的语言文化建设中发挥源头、辐射和示范作用。作为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源头,高等学校是语言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语言文化,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社会环境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生产、传承、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高校语言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语言资源建设、语言标准建设、语言学科建设、语言环境建设、语言技术建设、语言制度建设、语言机构建设、语言队伍建设、语言能力建设、语言和谐建设、语言安全建设、语言传播建设。
    加强高校语言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国家和国民的语言能力、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确保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安全、向世界传播国家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讲述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特别是对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提高学校的文化创造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认识高校语言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校语言文化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新任务,具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一)开展语言资源建设、对语言资源进行研发和利用的高校为数甚少。高校特别是拥有语言学科的高校一般都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如师生的方言资源、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来华外国留学生语言资源、语言学科资源等,但语言资源的意识或者说“语言资源观”未及树立。   
    (二)语言标准建设欠缺。一方面表现为师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识有待加强,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知晓度尚待提高,校园用语用字的不规范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另一方面,能够积极开展和参与制定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高校为数不多。
    (三)语言学科建设方面,本市高校在全国名列前茅,涵盖汉语、若干少数民族语言、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但语种规划程度远远不够,距离“全语种”语言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仍有巨大差距。语言管理、语言战略、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学科及课程建设非常薄弱。
    (四)语言环境建设与学校的形象和社会声誉直接相关,规范标准、文明得体而又具有个性化魅力的校园语言环境直接体现着师生良好的文化素养。但目前关注校园语言环境整体规划设计的高校,寥寥无几。
    (五)语言技术建设与计算机学科、信息技术学科、语言工程学科密切关联。虽然拥有计算机学科、信息技术学科的高校为数众多,但有能力开展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文字识别、文字设计、语言康复、机器翻译等语言智能技术研发的高校为数甚少。
    (六)语言制度建设亟待加强。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创建、国家语言事业的规划,在相当多的高校,宣传、参与和执行的力度极为薄弱。
    (七)语言机构建设方面,在市语委的组织倡导下,一般在高校均设有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但都很虚化,基本上有名无实。高校语言文字工作极为边缘化、管理功能严重缺位。
    (八)语言队伍建设致力于完成语言文字工作管理、语言教育培训、语言能力测评、语言科学研究、语言技术研发、语言志愿服务等任务,在不同的学校,其发展程度极不均衡。从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来看,学校没有专职人员,一般都是兼职,甚至并未明确指定兼职人员。
    (九)语言能力是高校语言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指向,主要由师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外语能力、民族语言文字能力、方言能力等构成。语言能力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呈滑坡趋势;大多数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事倍功半;外语小语种教育规划缺失导致一些语种人才储备空白,已经影响到我国的地缘政治利益、国际贸易利益和司法实践等。
    (十)语言和谐建设既是语言文化建设的内容,也是语言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旨在实现语言生活中主体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使各种语言文字在不同的领域各就其位,发挥好各自的作用。这种基于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的高校人文教育,目前还未能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中得以明确体现。
    (十一)语言安全建设包含五个层面:一是对国家濒危语言资源的抢救与保护;二是确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三是防止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普遍失范;四是防止公民个体语言素质的普遍弱化;五是跨境语言涉及的国家安全问题和地缘政治相关联的语言文字问题。语言安全建设尚未提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议事日程上来。
    (十二)语言传播涉及两个层面:一是语言在同一文化系统内部的传播;二是语言在不同文化系统间的传播,事关文化开放式发展、争取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等重大问题。学校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源头和主阵地,对内的文化传承和对外的文化传播是其重大使命。语言传播建设的使命意识、自觉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
    三、切实加强高校语言文化建设
    (一)树立“大语言”观,夯实高校语言资源建设、高校语言标准建设、高校语言学科建设的基础。
    语言文化视野中,语言已不再是语种、言语层面的简单、纯粹的“小语言”,而是融入社会经济建设、文化范畴中的“大语言”。语言不再是单纯的科研资源,而是一种宝贵的社会经济资源,需要下大力气保护、开发,并善加利用,需要加强学科建设以培育、推进规范标准的建设。
    高校在语言标准建设中的作为有两个方面:一是为国家语言标准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二是积极宣传贯彻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根据高校人群特点,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培养,提高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提升师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高校。
    加强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注重培养、扶持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支持其开展学术、业务研究与创新。提升学科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促进语言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鼓励跨学科、跨领域开展研究,鼓励协同创新。在此基础上,应着眼地缘政治、国际战略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布局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做好小语种人才的储备;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应立足国家语言文化建设的需求,支持发展“语言管理”“语言战略”“语言规划”“语言政策”等学科。
    (二)科学规划,积极推进高校语言环境建设、高校语言技术建设。
    包含用语用字在内的学校语言环境,要按照规范标准、文明得体、富于个性魅力的要求,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进入教室、宿舍、食堂、宣传品、网站、校园文化活动等物理和虚拟空间,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做到“润物细无声”。对于出现在社会和校园中的新的语言现象如网络语言、新词语、新语体等,要从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出发,加以正确引导。在校园环境方面,鼓励规划建设语言文化主题校园。
    语言技术是语言资源向经济、文化领域的功能拓展,是语言产业的基础。有条件的高校要组织力量研发语言技术,开展语言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语言产业扶持政策研究、语言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语言产业的经济贡献度研究和语言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从各方面研究促进本市和我国语言产业的发展。积极申办语言产业科技园,促进语言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三)创新履责,以高校语言制度建设、高校语言机构建设、高校语言队伍建设统领整体工作。
    促进高校语言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形成。高校语言制度建设,一是要在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二是要建立、健全与完善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制度,如《学校公文规范化制度》《校园标识系统规范化制度》《学校网站语言规范化制度》《课堂、课件语言规范化制度》《学校会议语言规范化制度》等。
    高校语言机构建设和语言队伍建设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专门机构,安排专职人员,或者指定相关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同时注意发挥相关学生社团的作用。要加强与上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的工作联系并接受其业务指导。有条件的高校要建设语言能力测评机构、语言学术研究机构、语言技术研发机构以及相应的人才队伍,为国家和本市语言事业的繁荣及语言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提高认识,努力提升高校语言能力,构建和谐的校园语言生活,促进实现国家语言和文化安全,加强中华语言与文化的有效传播。
    要纠正“重外语轻国语”的偏向,重视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营造重视语文素养的氛围,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创造良好环境。推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确立大学语文课程应有的地位,并组织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汉语综合能力测试等国家级语言文字水平能力测试。民族院校要注重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语言文字的双语教育。高校还要着力改革外语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外语教育质量。重视研究并做好语言教育规划,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战略利益出发,并考虑重大国际活动和灾害救援对语言服务的需求,充分布局各语种人才的培养。总之,高校要着眼于培养多语多言人才,这是高校语言能力建设的方向。
    高校和谐语言生活建设,要遵循语言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的语用关系、汉族师生与少数民族师生的语用关系、各方言地区师生的语用关系、中国学生与国际学生的语用关系、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语用关系等,总之是要体现校园语言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鲜活性,体现校园语言生活主体性与多样性的统一。高校人文教育要使学生树立起跨文化的理解与宽容以及文化生态多样性的理念,认识到文化生态多样性是建立在语言生态多样性基础之上的。
    在促进实现国家语言和文化安全方面,高校要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积极作为,从法制、标准、技术等层面,为国家濒危语言资源的抢救与保护,为确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主体地位,为防止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严重失范,为提高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实力,为争取包括虚拟空间在内的国际话语权,为维护国家的地缘政治利益和安全,做出高校语言文字工作应有的贡献。
    高校语言传播建设要实现语言文字工作“校内规范应用、国内示范辐射、国际有效传播”的目标。工作重点在于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做好宣传推介,一方面“引进来”,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京进行汉语学习;一方面“走出去”,加强对外语言交流,开发优质的国际汉语课程教材。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致力于翻译出版国学精华文献、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对外传播汉语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开放式发展,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较大的贡献。
    四、努力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举措。本市中小学已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创建活动。市教委、市语委决定今明两年在本市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认定12所示范校。对申报创建示范校的高校,市语委办将通过调研指导,提炼工作经验,提出整改意见,做出是否予以认定的决定。对认定的示范校,授予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标牌,给与鼓励引导性经费支持,列入市语委、市人事局“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表彰名单。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015年6月4日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  新闻动态  |  会员风采  |  语文建设  |  语言应用  |  语言博览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6  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楼院610室  电话:010-84504550
京ICP备1604035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