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应用

行业语言文化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应用 > 行业语言文化 >

《北京晚报》特殊用字与社会语言生活

来源: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  |  发布时间:2017-01-06 15:57:57  |  浏览次数:


         文字既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也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与社会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报刊作为主要的大众传媒之一,更能快速反映时下最新的语言生活及其发展趋势,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规范使用。为了研究调查北京地区大众传媒语言的用字特点、发展变化及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本次调查依据了2011-2014年《北京晚报》(电子版)的语料。
 

一、调查使用的语料及调查内容

 

        1.调查使用的语料
        本次调查以《北京晚报》的用字为调查对象,综合考虑了时效性、广泛性、可读性、口语性等因素,将《北京晚报》里较有代表性的五个版块作为调查样本,建立基本语料库。这五个版块分别是“北京论语”“生活”“特稿”“教育”和“记录”(后四个版块隶属于“五色土副刊”)。
       本次调查的语料——报纸文本,是直接从网站上复制粘贴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了标签信息和广告信息的删除。由于没有条件,电子版本没有与纸质版本作比较,亦没有甄别文本中的别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北京晚报》最早能获得的电子版内容是从2011年8月1日开始,所以本次调查的时间范围是从2011年8月1日到2014年3月31日。其中由于网站的因素,2011年11月的内容缺失。
       
      2.
调查内容与统计方法
       由于本次的调查对象是汉字,所以在统计前,首先需要对语料进行初步地处理,只保留汉字,删除标点符号、英文字母、数字、日本平假名、片假名、拼音、偏旁部首、乱码和其他字符。在这个基础上,再利用字频统计软件进行计数,并将统计结果进行人工校对。
      《北京晚报》汉字用字的调查项目主要涉及汉字字种的字次、字频、累积字次和字频的累积覆盖率等,而字频统计软件统计出的结果是字形数,而不是字种数,所以需要人工进行筛选。本次统计主要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为标准,并参照《第一批异形字整理表》(1955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和《简化字总表》(1986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筛选出繁体字和异体字,并将繁体字和异体字的字次加到相应的简体字和正字上,之后再删掉繁体字和异体字。如果遇到繁体字和异体字在语料中没有出现对应简体字和正字的情况,那就保留该字,作为字种。可能是由于印刷的问题,语料中出现了“別(2次)”和“沒(1次)”这样两个字,它们的读音、构形、记词功能与“别”、“没”完全一致,只是书写形态略微不同,属于异写字,因此虽然它们没有出现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和《第一批异形字整理表》里,在这里仍然按照异体字来处理。除了繁体字、异体字,此次调查中还遇到了四个日本汉字——発(发)、圏(圈)、﨑(崎)、宮(宫),笔者将其与繁体字、异体字做了同样的处理。在经过如上的处理、校对后,才制定出了最终的《用字总表》。
 

二、《北京晚报》特殊用字及其特殊社会生活环境

 
      除了《用字总表》里整理的汉字外,在2011-2014的《北京晚报》(北京论语版)语料中还出现了部分特殊用字,主要有三类:繁体字、异体字和日本汉字。

     1.繁体字使用情况

      此次统计中,共出现70个繁体字种,计129字次。出现频率最高的“濛”字共出现33次,其次是“徵”(7次)、“譞”(7次)、“鵟”(5次)、“檮”(4次)、“車”(3次)、“飛”(2次)、“風”(2次)、“蘭”(2次)、“擓”(2次)、“輼”(2次),剩下的字在语料中均只出现一次。
      通过对繁体字的分析,发现《北京晚报》中繁体字的出现情况大概有这样几种:
    (1)古诗文引用
    《北京晚报》引用古书、古诗词中,出现了37个繁体字,超过了全部繁体字的一半,其中仅《德孝思源》和《李在佑庄》两首诗里就出现了27个繁体字,占了38%左右。
    (2)古代文物名称
     古代文物包括了古代书名、画名、钟名、器物名等,是直接使用的这些文物原来的用字,所以繁体字被保留了下来。这样的繁体字有7个。
     (3)人名、科技名称
     人名中出现的繁体字较少,有8个,其中频率最高的“濛”字即出现在人名里。“濛”是“蒙”的繁体字,有意思的是,“濛”字均出现在“王濛”这个人名里。王濛是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多次夺得世界杯分站赛及世锦赛冠军。2012年王濛强势复出,包揽了九个世界杯500米冠军,这一焦点事件大概就是“濛”字出现频率高的原因。科技名有两个,为“藪”、“鵟”。
    (4)对繁体字形的引用
    《北京晚报》的一些文章需要使用繁体字。这样的字有6个,比如语料中“婦”字出现在“搭档赵炎这样解释‘妇’的繁体字‘婦’”这句话中,就是直接进行客观描写。
    (5)日文翻译应用
     繁体字的出现在语料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出现方式,那就是出现在日文里。严格来说,它们其实是日文用字。这样的字有5个,分别为“風”、“尋”、“隠”、“戦”、“駿”,均出现在宫崎骏电影名里。2013年,宫崎骏导演的最新一部电影《起风了》上映,造成了极大的轰动。而这之后,他宣布隐退的消息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北京晚报》里有专门的一篇文章介绍宫崎骏,这几个繁体字就应运而生。
     (6)其他
      剩下的繁体字有“門”、“蹣”、“擓”和“矇”。其中“矇”是“蒙”的繁体字。“矇”从“目”,“蒙”声,文本中出现在“耳鸣、头晕、一过性黑矇、视物模糊。”也许是由于“矇”更形象,所以用了这个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只有在“文物古迹;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这几种情况下,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通过对《北京晚报》里繁体字出现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繁体字里有60个属于不规范的用法,只有11个字是符合繁体字保留或使用的规定,分别为“風”、“尋”、“隠”、“戦”、“駿”、“婦”、“厰”、“紅”、“羅”、“萬”、“興”。其中前五个字是在日本电影名和人名中出现,“婦”字是由于文章介绍需要,最后五个字是客观记录。
       2.异体字使用情况
      根据严格的异体字定义,异体字是“音义全同、记词职能完全一样、仅仅字形不同,它们在任何语境下都能互相替代而不影响意义表达的一些字样。”[1]严格的异体字分为异写字和异构字,异写字是指因写法不同而造成形体差异的两个字样,异构字是指在构件、构件数量、构件功能等方面至少存在一项差别的两个字样。
      (1)《通用规范汉字表》未作调整的异体字
        此次统计中,共出现20个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仍确认为异体字的字,计57字次。其中包括3个异写字,分别为“別”“沒”“夠”,前面两个是因笔画组合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形体差异,“夠”是因构件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形体差异。剩下的17个字均为异构字。全部异体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餈”(糍)字,共8次。出现5次及以上的异体字有3个,分别为“餈”、“琍”、“碁”。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北京晚报》出现这些异体字的情况和繁体字的出现情况类似,主要分为这样几类:①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专名用字;②引用古诗文;③对异体字形的引用;④在非专名、非引用中使用已经淘汰的异体字,而弃用规范字;⑤在新旧字形之间选用了旧字形。如“沒”和“別”就是这种情况。由于异体字的出现原因与繁体字基本相同,在这里就不多加赘述。而这5种情况中,只有在涉及文章内容,客观需要使用这个异体字时,它们的使用才符合规定。其他几类都属于不规范用法,应该予以纠正。
      (2)《通用规范汉字表》新调整为规范字的原异体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将“皙、瞋、噘、蹚、凓、勠”6个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北京晚报》中涉及到了“皙、瞋、噘、蹚”4个。
       “蹚”在语料中出现了20次,虽然在《一异表》中“蹚”是“趟”的异体字,但实际使用中“蹚”(“tāng”)用于从有水的地方走过去,如“蹚水、蹚河”,而“趟”则一般只使用“来往的次数”这个义项,多念“tàng”。在《北京晚报》中凡表“从浅水里或有草、庄稼等的地方走过去”这个意思时都是用的“蹚”,而非“趟”。
       “皙”在语料中出现了6次,除了有两次是用于人名,其余皆是组“白皙”一词,表示“肤色白”。《一异表》中将“皙”视作“晰”的异体字。但实际使用中,“晰”一般用作“清楚;明白”义,这与其形旁“日”有关。而在表示人的皮肤白时,用“从白析声”的“皙”字来表示,因此两字有着明确的分工。
      “瞋”和“噘”分别在语料中出现了1次,“嗔”有“发怒”义,“瞋”原为“嗔”的异体字,也表示“发怒”。后来在使用中,由于“瞋”的形旁为“目”,与眼睛有关,因此逐渐用于表“发怒时睁大眼睛”,如“瞋目而视”。两个字的职能也渐渐地分开了。另一个字“撅”表“翘起”,如“撅尾巴”“撅胡子”,而在表示“嘴唇翘起”时,往往用以“口”为形旁的“噘”字表示,二者在职能上有严格的分工,所以《通用规范汉字表》将“噘”调整为规范字。
     “皙、瞋、噘、蹚”这四个字在记词职能上都与原来的“正字”有了明确的分工,在《北京晚报》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它们并不符合异体字记词功能一致的定义,《通用规范汉字表》将其调整为规范字更符合现代用语习惯,是合理的。
      另外,《通用规范汉字表》还将39个异体字在特定用法上调整为规范字。《北京晚报》中涉及到了9个字,分别为“喆、甦、邨、堃、淼、絜、仝、頫、赀”。在《一异表》中,它们分别是“哲、苏、村、坤、渺、洁、同、俯、资”的异体字。但是《通用规范汉字表》规定当“喆、甦、邨、堃、淼、絜、仝、頫、祕”用于姓氏或人名时,属于规范字。“赀”用于姓氏、人名,或是表示计量义时,也作为规范字使用。从《北京晚报》语料,分析了这9个字在文中表示的意义,除了“仝”字,其他几个字均符合以上规定,所以都应看作规范字。“仝”字在语料中有两处是表示一个艺术团的名字,应该将其看作异体字。另外三处是用作姓氏、人名,是规范字。我们在判断是否为异体字时,一定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字在《北京晚报》中的使用频率并不低,“喆”字在语料中出现了50次,出现20次以上的有5个字,这也再一次证明了它们作为规范字使用的价值。
      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捻”是“拈”的异体字,“拈”指“用手指搓捏或拿东西”,与“捻”的意思基本一致。但是现在“拈”一般只在“拈轻怕重”“拈花惹草”中使用,表示“拿东西”。“用手指搓捏”这个义项由“捻”来承担,如“捻麻绳”“揉捻”等。虽然《通用汉字规范表》并没有在异体字中调整这个字,但也已经把“捻”算作规范字,所以在这里将其单独算作一个字种。
      总之,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异体字的调整都符合汉语实际和大众用字习惯,是值得肯定的。

      3.日本汉字及其他不规范用字情况

     《北京晚报》中出现了4个日本汉字,宮(宫)、﨑(崎)、発(发)、圏(圈),每个日本汉字分别出现了一次,出现的原因主要分两类:一是客观描写,文章在介绍时需要用到日语,如“宫老本名‘宮﨑駿’”;二是讹误,如“微信朋友圏”很明显的就是错误地使用了日本汉字。
       在语料中,我们还发现《北京晚报》一个很明显的用字错误,即“祇”和“祗”的错用。“祇”是多音字,在念“zhǐ”时,是“只”的繁体字,如韩愈《马说》里就用到了“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在念“qí”时,是古代所称的地神。如《论语》中“祷尔于上下神祇”。而另一个字“祗”,音“zhī”,表“恭敬”,如“虔祗”“祗候”,同时也经常在姓名中出现。由此可见,“祗”和“祇”是不同的两个汉字。《北京晚报》里“祗”字共出现了6次,除了一处用在元代官员“胡祗遹”的姓名里,剩下五处分别是“神祗”(2次)、“地祗”(3)次。而实际上,在表地神时,应该用“祇”而非“祗”。其实,这个错误不仅在《北京晚报》里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它也是一个常见错误。大概是因为“祗”和“祇”字形相近,“祇”在念“zhǐ”时与“祗”读音相近,且两个字都不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所以才造成了两个字的混淆。
 

      附录:《北京晚报》汉字使用的总体情况

 

      1.字量与字次统计

      本次调查的全部语料用字(共计5627个汉字)形成了《北京晚报》2011—2014年的《用字总表》,表中包括了汉字在语料中出现的总字次、字频、累积字次和累积覆盖率,所有汉字根据字频由大到小排序。
     (1) 汉字总数:指全部语料中汉字出现的总字次,计5494196字次。
     (2) 字种数:指字形不同的汉字种数,共5627个。
     (3) 各年的总字次和字种数如表1所示。

表1:汉字使用情况
年度 总字次 字种数
2011年 720217 4578
2012年 2310898 5031
2013年 1953081 4807
2014年 510000 4123
总计 5494196 5627
       从语料规模来看,2011年和2014年明显少于2012、2013年,原因前面调查说明已经提到过,这里就不多加赘述。2012、2013年的语料量200万字次左右。字种数方面,2012年最多,有5031个,这与其语料量最大有关。同样2011和2014略少。

       2.覆盖率分析

       覆盖率是指具体一个汉字的累积字次在全部语料总字次中的比例,是反映汉字常用与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能方便观察及衡量汉字在整个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和运用情况。其统计结果见表2。
表2:汉字对语料的覆盖情况
年度 达到50%的字种数 达到90%的字种数 达到99%的字种数 达到100%
字种数 比例 字种数 比例 字种数 比例
全部语料 152 2.70% 996 17.70% 2595 46.12% 5627
2011年 155 3.39% 1059 23.13% 2642 57.71% 4578
2012年 152 3.02% 982 19.52% 2532 50.34% 5031
2013年 149 3.10% 962 20.01% 2458 51.13% 4807
2014年 149 3.61% 986 23.91% 2458 59.62% 4123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仅152个汉字的累积字次就占了全部语料总字次的一半,996个汉字的累积覆盖率已经高达90%,只要掌握2595个汉字,就基本上能畅通无阻地阅读《北京晚报》了,说明《北京晚报》在用字上是适合普通大众阅读的。
      而从累积频率的增长速度来看,我们发现前152个汉字的频率增幅是50%,平均每增加3个汉字,频率就增长1%。累积覆盖率在50%-90%的汉字字数有844个,平均每增加21个汉字,频率就增长1%左右。而从90%到99%,频率虽只增加了9%,汉字却有1599个,平均每178个汉字才能增加1%的频率。而处于最后这个区间的汉字有3032个,意味着3032个汉字对汉字覆盖率的贡献只有1%。这也印证了周有光提出的“汉字效用递减率”[2]。汉字效用递减率,即汉字出现的频度的不平衡规律,使用频率越高的汉字,覆盖面越广,效用越好,使用频率越低的汉字,覆盖面越窄,效用越差。在此次统计中的5627个汉字里,字频列第一的“的”字效用最高,以后的各个汉字,效用随频率的降低而递减。我们也可以按照累积覆盖率给汉字分为四个字区,分别为:核心字区(0-50%)、高频字区(50%-90%)、次高频字区(90%-99%)、低频字区(99%-100%),具体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表3:2011—2014年度汉字字区分布
字区 字种数量 比例
核心字
(0-50%)
全部语料 152 2.70%
2011年 155 3.39%
2012年 152 3.02%
2013年 149 3.10%
2014年 149 3.61%
高频字(50%-90%) 全部语料 844 15.00%
2011年 904 19.75%
2012年 830 16.50%
2013年 813 16.91%
2014年 837 20.30%
次高频字(90%-99%) 全部语料 1599 28.42%
2011年 1583 34.58%
2012年 1550 30.82%
2013年 1496 31.12%
2014年 1472 35.70%
低频字
(99%-100%)
全部语料 3032 53.88%
2011年 1936 42.29%
2012年 2499 49.66%
2013年 2349 48.87%
2014年 1665 40.38%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2011-2014年这四年里核心字区的字种数差不多都在150个汉字左右,所占比例也相差不多,在3%上下。高频字区的字种数相差较大,其中2011年的高频字有904个,占了19.75%的比例。2014年的高频字虽然只有837个,但是却占全年字种数的20.30%。2012、2013年的高频字均不到17%。而次高频字里2011年和2014年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34.58%和35.70%。低频字里2011和2014年又以42.29%和40.38%的比例分别低于2012年的49.66%和2014年的48.87%,相差的最大比例甚至超过了8个百分点。从这些结果我们发现2012和2013年在各个字区的分布上,比例基本接近,而2011年和2014年在高频字区和次高频字区占的比例上,要比2012、2013年高,低频字区的比例又比它们低,这主要是由于2011年和2014年的语料较2012、2013年来说要少,所以在结果上呈现出这样的分布。如果单从2012和2013年来看,各个字区的分布比例是基本一致的。

       3.各年度汉字共用、独用情况

表4:2011—2014年度用字总表共用、独用情况比较
文本框: 年度文本框: 类型 字种数 共用字 独用字 独用字(按频次排序前20个字)
字种数 比例 字种数 比例
2011年 4578 3698 80.78% 167 3.65% 靛鬯耤秭啾骧墉曌晁铳祜岜彟谏艋坭舺缬珝骖
2012年 5031 73.52% 449 8.91% 鳕昶辕疍甦柬祎蘩泸轫闰缇弨娑涞祾衽鞣睾槿
2013年 4807 76.93% 885 18.41% 阎嫖聂荻妃蚜庚锴碉塘懿琛倩茄帆镉娼丙铎仲
2014年 4123 89.69% 423 10.26% 莅嵬蔺馍琦闵螳蟾堇靳缆谙繇蝽珏佤滁蜍圭磺
       由表4可知,四年共用的汉字占全部字种数的大多数,2011和2014年的比例略高,与语料数量少有关,总的来说,《北京晚报》的用字是比较稳定的。独用的字多是低频字,2011、2012、2014年的独用字都是低频字,只有2013年的独用字有一部分是次高频字。表5列出的是各年度使用频次最高的独用字在其用字总表中的序号,对比表5,能看出这里的大多数字是处于低频用字的部分。
表5:2011—2014年度独用字出现位置
年度 汉字 在年度用字总表中的位序号
2011年 3534
2012年 2508
2013年 2044
2014年 3071

       4.高频字分析

       高频字有较强的稳定性,表6比较了2011-2014年各个年度前160字(覆盖率在50%以上)、前1000字(覆盖率在90%以上)、前2600字(覆盖率在99%以上)三个字段的高频字。
表6:2011—2014年度高频字比较
  前160字 前1000字 前2600字
相同字数 139 875 2240
2011年度独现字 代十身书头女西又(8个) 狗郑洁秋渊轴乱猴宋载牙慈鲁羊唐蓝漆汇灯幅盛扬闹婆悟怪移挂债尊恩禁殿寺储圣贪诚顿梁透嘴刺洞毯袁(46个) 毯亥溥乞驯弼鹊拱妓妖孚浒豁屎擂琉猿锷咪勋宸滦鄂鸢俺靛沛嬉殷蓬仕褒锭筠暮菩吱沣沪俏吟宙缀馋鬯澜瓮崽钊喘绰稼贱慷迢朽矣樱盎焚缕掠荫爪鬃黛逗诲唧诫崛芹鲨狩凸莞苇鸦胄迭耤婪麓芮抒烁捂徙拙秭渺诧刁阜蝮呱烘拢莽钮譬悚(102)
2012年度独现字 化(1个) 股哈佛彩厅尚竞郭毒野鸟帝鲜鉴尼距汽刑皇欧迎雷掌射损庄延纷账献卷朱震聚盘莫(36个) 昕乓禺肇峥卦脐鳕珂硅昶溶剖屹肪勺穗膳蛐肾灸铬穴袜幂蚓曦蚯絮婷炬讼啸辕疍橘粘榕巩滕泵菇哑漪苓濮馅彬棺颅裔嚣骤禾饪渗玺甦柬窟迄揉薛糙澄涤焕(67个)
2013年度独现字 考孩题(3个) 租植庆晓困豪绩继餐恐私罚判括策骗核坛败绍筑典搞荣绿鼓授涉舍寻劳苏洲洗播墙兵露粮爆搬夏猪探虑借审茶烟逐异征陆妻叶抗洋涨妇胜架避惯抓伟托腐幼端威杜(71个) 骏猩崎喀霄蟑嫖茗荻翡帘蚜庚蹄瑶坝锴曙矶霖碉煎懿琛耽瞒茄镉娼巫嗅濒矫昧龚戛畜溃茉浦娲枉陟诟黏妞汶匀蕉臼淇纤稚缅喆瞄砂陀粤爵睐篷鲟淤噪茬褂蓟冕蒲纬(71个)
2014年度独现字 电回记水她(5个) 雪诗玉赵疗枪付虫择忙航患奶降轮您旅货库镇税奥辛冬脸亡波趣梦适索训乘迷休左敢妹互季递丰呼鹏贴冰附健麻孟松九雾昆琴输弟幕丝霾宁申销斗污折控聘娘辆伦梅泰封沙跳伴厚末俗墩束谓肥聊痛徐摆虎伙守祥拥冷抢屋圆操减届龄篇融祖雕售述贝豆净席鞋隐耳翻粉违域慧俩烈暖桥映峰
(125个)
倪瓢裘莅尧嵬蔺釉馍悼溉蝴沁赃楷簋莓闵螳闫琥柄蟾咕拣钧嘎堇靳栈卿唇胳戎吾冈憨缆伺皱谙鲍瞪鬲羹菁烙娄靡璞嵩酥坨邨咽繇哎蝽甫珏嚼亢葵呐掐侨蚀佤犀硝腌卑哺绸滁蜍叨圭磺泃倦黔暇腥焰蚤竺锥拌磅甭阐椿侗缎竿焊鲸锯捆漓僚镂蟒珀洽蜗汹俨冶佣枕蜘卞阀枫敷晗亟笺荆郡炕咳邈玟疟惬攘淌剔淅(132个)
       由上表可知,高频字中共用的部分在数量上占绝大优势,前160字,共用部分占86.9%。前1000字,共用部分高达87.5%。前2600字,共用部分达到86.2%。这也说明了《北京晚报》在高频字的使用上是有较强的稳定性的。
        而独现字部分,它们绝大多数的笔画都比较多,尤其是在后1600个高频字里出现的独现字,笔画几乎都在9画以上,而且在《北京晚报》四年的用字总表里绝大多数都是中频字甚至是低频字,它们并不是稳固的高频字,其出现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往往与当年的社会热点息息相关。如2011年“浒”“梁”“婆”等字的出现是因为当年由张涵予、李宗翰等主演的新版《水浒传》问世,引起了全民议水浒的热潮。而“股”在2012年成为高频字与中国股市在这一年创出了近四年的新低,上证指数年线收出三连阴,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这个热点息息相关。2013年的“崎”“骏”则反映了2013年宫崎骏退出影坛的重磅新闻。2014年3月1日给社会造成极大震撼的昆明恐怖暴力事件也使“昆”成为了2014年的高频字。虽然社会生活靠语言生活来反映,但它对语言生活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王立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秋逸,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1]王宁: 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49
[2]周有光:中国语文纵横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64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  新闻动态  |  会员风采  |  语文建设  |  语言应用  |  语言博览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6  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楼院610室  电话:010-84504550
京ICP备1604035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