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语言知识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博览 > 中国语言知识 >
二十四节气古画欣赏!太美了,收藏!
来源: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 | 发布时间:2017-07-31 09:42:05 | 浏览次数:
■ 节气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 雨水:每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 惊蛰:每年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 立夏:每年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也为夏季的开始。
■ 小满:每年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 处暑:每年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本文转自读书旅行订阅号)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如今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 雨水:每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 立夏:每年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也为夏季的开始。

■ 小满:每年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 处暑:每年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本文转自读书旅行订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