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新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推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
来源: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 | 发布时间:2021-08-20 13:37:19 |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从班固《汉书》中提到“实事求是”,到毛泽东同志重新定义“实事求是”并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深刻体现了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价值融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源泉,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论断,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通到达新的历史高度。
语言文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一百多年前,陈望道同志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成为中国共产党坚定革命信仰的思想起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毛泽东同志认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并进一步提出“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同时,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历史脉络和文明递嬗,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理想信仰、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和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就语言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指出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2020年10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语言文字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载体作用,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传承弘扬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等。因此,持续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推动语言文字事业更好地服务文化强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键突破点。
一、深入挖掘、提炼和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中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为贯彻落实贺信精神,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共同启动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全面系统开展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深入发掘蕴含其中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揭示古文字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语言文化的传承创新在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持续保护、开发和应用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本”。中国是当今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130多种语言,十大汉语方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每一种语言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文化。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大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同时,科学保护好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尤其重视对优秀语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应用。该工程一期超额完成任务,出版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20卷)和《中国濒危语言志》(30卷)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工程二期已于今年启动。
三、加强诠释、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教育部、国家语委高度重视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阐释推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发布该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为世界提供语言资源保护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和路线图。实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将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的和而不同、睦邻友邦、天下大同等术语进行整理、翻译和阐释,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华文化基因理念体系,向世界更加准确地传播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念、中国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富的思想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