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总结“十三五” ,规划“十四五” ——推进语言产业交叉学科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来源: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  |  发布时间:2021-11-16 10:28:29  |  浏览次数:

导 语

国家语委日前召开了科研工作会议,总结“十三五”,规划“十四五”。李艳教授作为专家代表受邀参加会议,在主会场聆听了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田学军同志的讲话和五位代表的交流发言。

“十三五”期间,在教育部语信司的指导和组织下,我国语言学特别是应用语言学繁荣发展,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智库资政和国际交流各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令人瞩目的成果。

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成立十一年来,正是受益于国家语委“十二五” “十三五”科研规划的引领。在语信司和田立新司长的支持、扶植下,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学术平台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今天编发推送的内容,既有我们团队的回顾总结,更是学习落实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工作会议的要求,力争更上一层楼!

贺宏志

2021年11月13日

 

 

1

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11月9日,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工作会议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田学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田学军指出,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立20年来,全面加强对语言文字科研工作的领导、规划和部署,积极构建涵盖规划引领、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位一体、有机配合的科研工作体系,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十三五”时期,国家语委科研工作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大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不断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在促进基础理论创新、深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国家语委科研项目品牌日益凸显,融中心、基地和智库为一体的研究型基地框架基本成型,科研骨干队伍不断壮大,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田学军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国家语委科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提升创新力、服务力、引领力、影响力。要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推动关键领域和重大问题研究取得突破。要紧盯新兴交叉领域,推进学科发展,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要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话语体系,提升科研国际影响力。

 

会议宣布成立国家语委第三届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负责同志,国家语委第三届科研规划领导小组顾问、成员,国家语委委员单位、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部分省(区)民委(民语委)、5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教育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以及专家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教育部,各地方和有关高校设分会场。

 

 

2

“十三五”期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成就

语言文字科研是推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十三五”时期,国家语委科研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论述,巩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推动决策咨询研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成为保障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01

1712个语言调查点 

千余团队打响“方言保卫战”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130多种语言,十大汉语方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每一种语言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文化。

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大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同时,科学保护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

350多个单位、1000多个团队、4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近9000名发音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对1712个调查点的语言、方言及口传文化进行了全面调查、记录、描写以及声像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丛书、“中国濒危语言志”丛书相继出版,皇皇50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顺利建成,汇聚语言资源超过1000万条。

02

14所“双一流”试点开设古文字

 让绝学不绝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国家语委深入挖掘、提炼和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根”。

推动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一系列古文字研究工作全面开展,让这门“绝学”有人做、有传承、有发展。

古文字研究工作不仅要出成果,还要立人才、可持续。2020年底,“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正式启动,依托强基计划在14所“双一流”高校进行古文字学专业试点招生,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成若干高水平研究平台,形成老中青结合、具有一流学术水平和担当精神的研究队伍,产出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果,提升中华文化价值引领力。

与此同时,“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一期建设完成,提炼展示了900条反映国家和民族话语体系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思想文化术语,出版系列图书并向28个国家和地区输出32个语种版权。

03

80.72%普通话普及率

 让“脱贫”无阻

语言文字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语言文字教育的不断加强,普通话普及率的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强助力,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语言扶贫事业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减贫的基础性力量。举办中国语言扶贫与人类减贫事业论坛,发布《语言扶贫宣言》,开展语言与减贫专题研究;出版《语言扶贫问题研究》论文集,引导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积极投入语言扶贫事业;支持企业研发软件,提供高质量学习资源和智能化学习路径……“十三五”时期,国家语委科研工作,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同心同向同力。

目前,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0.72%,比2000年提高了27.66个百分点。贫困群众的交流交往能力有所增强,创业就业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职业技能明显提升。

2020年以来,国家语委高起点谋划布局、高质量建设科研机构体系,在原有21家研究基地基础上,新成立“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丝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强化协同创新,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04

8大语种 

冬奥术语手册创全球“0的突破”

今年10月27日,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之际,《冬奥会体育项目名词》正式对外发布,冬奥术语平台V3版同步交付使用。

冬奥术语平台覆盖中、英、法、日、韩、俄、德、西班牙8个语种,收录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部竞赛项目相关名词。该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冬奥运动多语术语库。

据介绍,201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与北京冬奥组委联合启动“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行动计划”,组织协调有关单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力量,为本届冬奥会举办创造良好语言环境,提供优质语言服务。《冬奥会体育项目名词》和冬奥术语平台V3版作为该计划的重要成果,将为北京冬奥会的高质量举办提供语言保障。

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指出,这是冬奥语言服务历史上的首创,也是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具体体现,将成为本届冬奥会的重要文化遗产及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重要载体。国际奥委会语言专家表示,出版八个语种对照的体育项目名词专书而且建成向全球公众开放的查阅平台,在冬奥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05

2300余项研究成果 

语言让“战疫”不独行

组织高水平语言文字科学研究、实施重大语言工程和科研任务、建设语言文字基础资源、培养语言文字专业人才、宣传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开展语言文字合作交流……“十三五”时期,产出研究成果2300多项,向有关部门提交高质量资政报告200余篇,持续加强24家研究型基地建设。

时间拨回至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有这样一支力量,以高水平的语言服务,架起了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语言“桥梁”,也架起了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之桥。这就是国家语委在第一时间协调专家成立的“战疫语言服务团”。

在国家语委的组织下,北京语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及商务印书馆等单位第一时间研发“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等,积极帮助医疗队解决医患沟通的语言障碍。

以科研引领推动语言服务,语言文字彰显着服务社会的强大力量。

 

 

06

8种24本语言生活皮书 

讲好语言故事

“十三五”时期,国家语委服务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支持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及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审定发布,多语种版《汉语图解小词典》正式出版,海外华语资源库建设不断推进。

此外,国家语委在汉字笔顺、教育词表、诗词新韵、国家通用手语、国家通用盲文、外文译写、英语能力等方面发布20多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百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文献数字化系统”“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实施中华精品字库工程,呼应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迫切需求;研制发布8种24本语言生活皮书,持续开展“汉语盘点”活动,依托科研机构建设语言生活研究与政策宣传的期刊、网站和自媒体矩阵,努力讲好语言故事。

07

40余国家和地区 

共同发起“保护语言多样性”宣言

国际发展需要语言铺路搭桥。“十三五”时期,国家语委发挥学术交流作用,展示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成就、优秀语言文化和语言科技成果,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2018年9月,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沙隆重开幕,推动发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为世界提供语言资源保护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和路线图。

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关领域的官员、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发表演讲或作为主宾参加对谈,200多人参与了各平行论坛研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发来贺信说,大会主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是世界人文领域的一件盛事,意义重大而深远。

从2017年至2019年,国家语委支持举办了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和系列学术论坛,近百位国际组织代表和外国驻华使节参加有关活动。

今年7月5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语言政策篇》(俄文版)正式出版。这不仅为关注中国的俄罗斯民众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的窗户,更是中俄两国推动人文交流发展的见证。

2013年以来,国家语委积极推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海外出版,努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目前,已推动在国外出版《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英文、韩文、日文和俄文版,有力促进了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互鉴。

 

下一步,国家语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科研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国家语委科研工作的创新力、服务力、引领力、影响力,建成高标准、现代化的语言文字科研工作体系和创新发展新格局,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语言强国提供坚强支撑。

 

3

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十三五”回眸

“十三五”期间,在国家语委的指导、支持下,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语委、文化部、北京市社科规划及北京市教委重点课题等一系列研究项目;在《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战略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以专栏形式发表“语言产业研究”系列文章;组编《北京市民语言文化阅读书系》《北京市民语言文化大讲堂丛书》和冬奥会“一书两刊”;设置“语言产业研究”学科方向,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开拓产学研合作新局面;创刊《语言产业研究》学术刊物;首创城市版绿皮书《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参与策划、组织和运营“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并承办主论坛;举办每年一届的中国语言产业论坛;为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提供学术支持,策划实施“京疆情”推普帮扶公益活动、推动“北京市民语言文化大讲堂”深入开展......。

 

 

 

一、学术研究

 搭建理论研究框架,敏感把握前沿问题

 

01主持并完成一系列研究项目

2016.6-2021.8

国家社科项目“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消费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17.5-2018.5

北京市语委重点项目“2022年冬奥会语言服务研究”

2017.5-2018.5

文化部委托项目“语言产业对‘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目标实现的助推功能与策略研究”

2017.10-2019.10

北京市教委高校智库项目“城市人文形象建构下的行业语言服务研究”

2017.12-2019.12

国家语委委托项目“北京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系统优化与推广”

2018.6-2020.5

国家语委委托项目“新技术与新需求视角下的2022年冬奥会语言服务研究”

2017.10-2020.10

国家语委委托项目“2022年冬奥会文化与语言服务读本研编和普及”

2014.11-2018.4

国家语委项目“语言产业视角下语言康复行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目前,在研项目有:

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北京市教委2020年度重点项目“北京语言产业的经济贡献度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国家语委委托项目“中国语言产业发展报告”

 

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重点项目“面向社会的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公益讲堂建设”

 

科大讯飞委托项目“国际中文教育供需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中文教育蓝皮书)




 

02| 发表系列学术论文 

          深入探讨语言产业理论与实践问题

03创刊《语言产业研究》学术刊物;首创城市版绿皮书《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组编语言文化系列读本

2016年10月,《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出版(主编为王立军、贺宏志、张维佳),它是我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俗称“绿皮书”)的首部省域版、城市版。

2018年10月,第二部“北京绿皮书”——《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出版,主编为李艳、贺宏志。《北京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将于2021年底出版。

      主办的《语言产业研究》于2018年8月创刊,是国内第一本,目前也是唯一一本聚焦语言产业研究的学术辑刊。旨在通过集纳对语言产业的多视角、全方位研究,推动“产研”结合,服务国家语言战略。目前已出版至第三卷。

策划、组编的“北京市民语言文化阅读书系”(商务印书馆出版)及“北京市民语言文化大讲堂丛书”(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旨在为读者提供雅俗共赏、趣味盎然的语言文化普及读本,是迄今为止我国选题最丰富的语言文化普及读物。

    




       创编的“冬奥会语言服务”一书两刊,被教育部、国家语委、北京冬奥组委纳入“北京冬奥会语言服务行动计划”。“一书”(《冬奥会:体育·语言·文化·》)、“两刊”(《英语世界·冬奥特刊》《汉语世界·冬奥特刊》)各有重、内容丰富,旨在普及冬奥文化与语言知识,推进冬奥会语言服务相关工作的开展,助力营造浓厚的冬奥文化氛围。

2019年4月下旬,围绕冬奥会语言服务供需和语言环境建设情况,研究院会同北京冬奥组委语言服务处赴延庆、张家口开展调研活动。

2020年1月7日,李艳教授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题访谈,介绍“一书两刊”、冬奥会语言服务和新技术应用等情况。

央视专题访谈链接:《汉语世界》之语言服务冬奥-在线观看-风行网 (fun.tv)

http://www.fun.tv/vplay/v-46991517?malliance=2244

 

04举办每年一届的“中国语言产业论坛”

 2016年第二届论坛上,教育部语信司司长田立新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刻认识语言文字事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努力提升语言服务国家的能力。语言文字是文化资源也是经济资源,我们要加强对语言资源的统筹协调,创新语言服务方式,增强语言经济意识,支持语言产业发展,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八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将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并拟将同时举办首期“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青年学者工作坊”。               

 

 

 

二、学科建设、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

 

2018年4月28日,“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更名成立“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同时举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研究院工作计划、学科建设规划和博士生、硕士生培养方案。

田立新司长出席成立仪式。在致辞中,她以“良好的机遇”“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前景”,充分肯定了“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在过去8年取得的成绩,对“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2018年12月27日,举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专题研讨人才培养。2019年6月18日,举行“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研讨会”(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本次会议在“语言产业研究”首届硕士生、博士生招生完成之际,旨在对接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要求,回顾总结2010年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明确研究院下一个十年(2020—2030年)的发展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


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依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自2019年开始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下设“语言产业研究”方向,目前已招收三届硕士、博士研究生,致力于建设跨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学的语言产业交叉学科。

国家语委重视培养和扶植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青年骨干学者,支持成立“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青年学者协同创新联盟”,李艳教授获选副会长。国家语委对研究院学科建设予以支持,《语言消费论》《语言产业概论》《语言产业学》将陆续出版。


2019年7月5日,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首个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在“声望听力”北京总部举行揭牌仪式。2020年9月28日,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2020年12月10日,“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基地”揭牌仪式在科大讯飞声谷基地合肥办公区举行,这是研究院进入新十年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聘请科大讯飞、中译语通、声望听力、全球说、赛酷雅等语言企业负责人为客座研究员,2020年12月18日,为首批客座研究员颁发聘书。

2021年5月20日与科大讯飞签订项目协议,受科大讯飞委托,研制《国际中文教育蓝皮书》;6月10日,受邀参加全球中文学习联盟年会,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成为全球中文学习联盟第二批成员单位。

 




 

三、学术交流

 

2019年3月23日,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在珠海横琴主办“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文化学术沙龙”。




 

2020年9月24至28日,作为学科建设系列调研项目,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组织团队赴新疆就语言产业、语言文化建设与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单位进行座谈交流,对“京疆情”推普帮扶阿克陶公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座谈调研。


 

2020年11月8日,作为学科建设系列调研项目,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组织团队到达拉萨,11月9日、10日分别与西藏大学、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围绕语言产业、语言文化建设进行座谈交流。



 
 

先后应邀到山东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燕山大学、鲁东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五邑大学、泉州师范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湘南学院、河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邯郸学院、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讲座与学术交流。

 



四、参与策划、组织

     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

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参与策划论证并为语博会举办提供学术支撑。

2017年9月11-13日,“首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及“语言科技与人类福祉”国际语言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填补了世界华语文化圈语言文化主题博览会的空白,社会舆论聚焦关注。刘延东副总理对首届语博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批示:“首届语博会成功举办,对语言文化交流互鉴,增强我国话语权、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望继续围绕国家要求,加强语言文字事业,深化‘一带一路’各国人文交流,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世界各国民心相通做出贡献。”

2018年10月25-28日,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及“语言服务与人类生活”国际语言文化论坛成功举办。

 

2019年10月24-27日,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举行。该届语博会主论坛“语言智能与语言多样性”国际语言文化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承办,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承担具体的筹备组织工作,李艳教授主持了主论坛专家对话。

 






 

五、社会服务

 

01

为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提供学术支持

      1.策划实施“京疆情”推普帮扶公益活动

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作为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在教育部语用司的指导下,在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的学术支持下,积极与新疆阿克陶县教育局对接,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制定详细计划,组织开展了“京疆情”推普帮扶公益活动,通过学校结对、网络在线辅导的方式,帮助阿克陶县全部66所小学中尚不能胜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的教师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

2020年9月18日,《光明日报》以《京疆结对,帮教师提高普通话水平》为题报道了“京疆情”公益活动。同年12月8日,《教育部简报》(2020第50期,“教育系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之十二”)推出《“京疆情”推普帮扶公益活动深入实施,助力新疆阿克陶县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2021年1月,教育部语用司向参与北京语协(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推普帮扶阿克陶公益活动的学校、企业和社会文化机构发出《感谢信》。2021年7月,在“第五届边疆语言文化暨第七届中国周边语言文化论坛”上,李艳教授代表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以“京疆情”活动为例,分享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边疆地区推广普及、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相关思考。



 

2.开展“面向社会的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讲堂建设”专项研究

2017年以来,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学术指导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开展了“北京市民语言文化大讲堂”活动,大讲堂走进中小学校、社区学校、街道活动中心、职业学院、企事业单位授课讲学,受众累计达近20 万人次。

“面向社会的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讲堂建设”是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重点项目,项目承担单位为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项目负责人为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会长李艳教授。



 

2019年8月,中国语言产业研究院协办南国书香节珠海活动,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文化建设。



02助力疫情防控

在新冠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提出“语言是生产力,也是战斗力”这一命题,关注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标语、口号、顺口溜、打油诗,并在“语言产业研究”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系列文章,如围绕“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引发的反思,迅速回应民众对优秀语言文化内容的呼唤,编发《语言是凝聚力,也是治愈力——在山川风月守望相助中打开那些赋予我们信心与力量的诗文》。

2020年2月,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呼吁关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语言服务问题。

制作推出《誓言写在“战袍”上》《战袍!战袍!》短视频致敬白衣天使,中国教育电视台作为抗疫公益宣传片播出。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  新闻动态  |  会员风采  |  语文建设  |  语言应用  |  语言博览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6  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楼院610室  电话:010-84504550
京ICP备1604035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415